壬字卷 第一百二十一节 划地,揽权
吴道南这正经八百地提出来这样一个建议倒是真把冯紫英弄得一愣. 这好像是自己到任顺天府丞之后第一次听到这位府尹大人关心起顺天府旳事务起来了,以往这一位可是要么不闻不问,要么不咸不淡地说两句,根本不肯接触实质性的政务,今日倒是好,居然主动过问起来。 “大人之意……”冯紫英略感惊讶和迟疑,看着对方,沉吟着问道。 他还有些拿不准吴道南的意图,难道是这一位在铁网山这段时间里就得到了永隆帝的信重,皇上突然间要委以重任了? 又或者专门赋予了他某些职责和任务? 托孤? 怎么可能? 也不像啊。 以吴道南的品性固然没什么,但是他不是做实务的人,这一点永隆帝也好,内阁诸公也好,都很清楚,他就是一个在文采上颇有造诣,品行名声也很不错的典型文人,但论做官,尤其是要做实务的官,恐怕在朝中随便提一个出来都要比他强,怎么可能在这种时候给他有什么特别任务交待? 这等重要事务再怎么轮也轮不到吴道南,朝中又非无人,吴道南和永隆帝的关系也还没密切亲近到那种程度,内阁诸公,七部尚书侍郎比他强的不知凡几。 吴道南也看出了冯紫英的疑惑,有些尴尬的干咳了一声。 他知道自己这几年顺天府尹做得不称职,他也早就和叶向高、方从哲说过换位,也提出想到礼部,但二人却迟迟不肯调整自己,弄得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如坐针毡,也幸亏冯紫英来了。 看着冯紫英大刀阔斧的做事,他内心虽然也有些不太平衡,但是也知道若要让自己来,是断断做不下来的,所以干脆眼不见心不烦,安心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儿。 诗会文会,结交士人,以及在府学这一块的事务,他过问着就行了,其他索性就由着冯紫英去折腾。 “紫英,皇上遇刺之后,我在铁网山行宫中也和朝中同僚谈过,他们很担心京畿形势不稳,尤其是在咱们顺天府首当其冲,……” 吴道南虽然对实务不精,但是却非对时务不通,宣府军东进背后隐藏着什么他一样很清楚,一旦皇上醒不过来,那就意味着几位皇子和义忠亲王的对峙局面要形成,甚至可能演变成一场大周的“靖难之役”或者“夺门之变”,这顺天府京师城就成了关键之地。 虽说这京中有上三亲军控制防务,外边还有蓟镇大军,但是在皇上不省人事的情形下,能影响朝中形势走向的可不是上三亲军或者蓟镇那么简单,这些武将们缺乏自主权,更多的还是要根据朝局变化来判断,准确的说还是要看朝中文臣么的态度来决定跟随方向。 而影响朝局风向的因素也有很多,京中的社情民意,治安状况,尤其是那些皇亲国戚、士人、武勋、商人,甚至市井小民的态度都会对朝中文臣们的态度造成影响,甚至一些原来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都会成为风向标,甚至成为影响风向走向的一根稻草。 这种情形下,吴道南倒没有指望自己这个时候就能突然发挥出作为府尹权威对府衙事务运筹帷幄了,这么些年他基本上就没有过问过府衙里的事务,既不了解具体事务,更不清楚如何处置,甚至连真正可用的人都没几个,所以他更担心的是自己对顺天府事务一无所知,到最后自己这个府尹甚至迟钝到最后大幕掀开都还不知道内容究竟要演什么,如果是那样,自己就太显得太过无能了。 所以他才会主动招呼冯紫英,就是想要协调一下立场,嗯,获得一些提前知情权,以便于自己能紧跟形势,防止被动。 “大人所虑甚是,咱们顺天府地位特殊,这就在朝廷眼皮子下,一点儿风吹草动都会引来朝廷关注天下瞩目,的确需要慎重,但是这等情形下,如果不积极主动,却有可能到后来陷入被动,那朝廷追责,我等又难以交待啊。” 冯紫英大略能听出吴道南的意思了,但是他还是要确定一下。 这家伙论理应该是跟着叶向高、方从哲走的,这一点应该没什么问题。 现在叶方二人虽然各属福建——江西士人和南直隶——浙江士人的领袖,但是就目前来说,他们只能紧紧抱团形成一个朝廷正朔的江南士人群体,来对抗围绕在义忠亲王周围的以南京为核心的江南本土士人群体了。 不过这家伙虽然名声颇好,但是却因为实际能力太差,叶向高和方从哲似乎都没把他纳入核心圈子中,枉自占了一个顺天府尹位置。 冯紫英估摸着也是叶方二人一直没有对顺天府尹人选考虑好或者说没有达成一致,或许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才会拖延下来,否则怎么也不可能轮到这家伙来坐这个位置。 不过总的来说这家伙做顺天府尹也是好事,现在时值动荡,朝廷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再来换顺天府尹,倒是能够给自己更多机会来掌控顺天府的实权,而如今吴道南表现出来的态度能让自己更好地来实现这一点。 “唔,紫英,当下朝局动荡,三位阁老即将返京,内阁肯定也会就后续事宜进行商计,而牵扯到我们顺天府的事务怕是不少,你也知道我不喜俗务,恐怕接下来还要辛苦你了,不过我既然是顺天府尹,许多事情也躲不开,所以就需要你我齐心协力,共商同进,……” 吴道南编排这番话也是颇为费力,他就怕冯紫英太年轻,听不明白自己这番话的意思,所以也有意放慢语速,语气也是不断变换。 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能在二十之龄坐上顺天府丞的位置,这冯紫英又岂能只是一个会做事的愣头青,这知情达意的水平可比他见过的官员强太多了。 “大人放心,下官自当责无旁贷,大事自然是要先行禀报大人定夺,寻常事务亦会处理妥当报大人知晓,……”冯紫英立即接上话。 吴道南心里终于放下一块石头,矜持地点点头:“那就如此,若是需要本官裁断支持,你只管说,……” 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对冯紫英来说,有了吴道南的全力支持,无论是梅之烨还是几个通判,再想要起什么幺蛾子,那自己就可以毫不客气地给予惩戒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把你边缘化也是手到擒来,这和之前可大不一样,这就是府尹的权力所在。 吴道南心满意足,他相信冯紫英明白了自己的意图,那么也会按照双方的约定来行事。 至于说冯紫英在顺天府衙里的种种揽权举动,他毫不在意。 本来他就不想在顺天府干,现在更是处于风高浪险的时期,要让冯紫英把顺天府局面稳定下来,不让人家揽权怎么行? 更何况前期自己默不作声人家不也一样各种手段使将出来,把顺天府衙里种种玩得花样百出,吴道南清楚自己做不到,但是却也看得见。 现在不过是公开化罢了,这也是熬过这段非常时期的必要举措。 至于说日后新的顺天府尹来了之后面对一个在顺天府已经根深蒂固的冯紫英,那关他吴道南什么事儿? 皇帝陛下都昏迷不醒了,京畿重地难道不需要一些特殊手段来稳定大局么? 有本事你就夺回来,没本事那就学自己,在这一点上吴道南倒是比很多人都看得开。 从吴道南那里出来,冯紫英也总算放下一颗心。 之前吴道南虽然也没有过多干预过自己处理事务,但是毕竟他是府尹,是正印官,自己是副手,是佐贰官,这中间差距还是很大的,但现在他相当于明确授权给自己了,再无掣肘的风险,那自己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了。 对于朝中事务,自己也顶多能帮忙翻翻嘴皮子,提供一点儿见解意见,且不说朝中诸公采纳不采纳,就算是采纳,在执行上也轮不到自己,这种滋味很不爽。 但现在,自己有了吴道南的支持,起码在顺天府这一亩三分地上,他就可以大张旗鼓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行事了。 回到自己这边,他便立即把李文正和李建兴二人叫来。 吴耀青还要去忙碌自己交办的其他事务,冯紫英也清楚,自己不可能一直依赖于吴耀青,而既然现在确定了要在顺天府好生大干一番,而吴道南也准备放手支持自己,冯紫英就要考虑将整个府衙李便可用之人都要尽可能地用起来了。 李文成是多年刑房司吏,现在接任吏房司吏,更是卖力,而李建兴从刑房典吏接任刑房司吏更是大大迈进一步,二人都是对冯紫英感恩戴德,也成为冯紫英在顺天府衙吏员中最核心的二人。 这二人在顺天府衙里浸yin都超过二十年,对顺天府上下事务都烂熟于胸,如果要想迅速将整个顺天府的事权牢牢掌握在手里,这二人不可或缺。